這原是一本暢銷書,但我一直沒看過,可能是個人不太喜歡悲情的故事吧!

 

故事在戰爭爆發前的阿富汗,阿米爾和哈山兩小無猜並沒有很明顯的主僕身份之分,我想是源自於阿米爾父親的教育吧,他也從來不認為哈山的父親是他的僕人。孩子是張白紙,給他什麼他就吸收什麼,但是他們兩個情同手足的感情仍抵不過大環境的衝擊。在那個時代的阿富汗,不同種族之間存在著莫大的分歧,從大人們的爭權奪利漫延到孩子身上。

 

於是阿米爾終究敵不過同儕的壓力和自己的懦弱,我想他最不能原諒自己的是在哈山被欺負的當下不敢挺身而出吧!於是他把對哈山的愧疚、他渴望從父親身上得到父親對哈山的愛,都轉化為趕走哈山的加量。嫁禍給哈山讓他被當成小偷,終於讓哈山和他父親離開阿米爾家。

 

阿米爾達到了目的,但是迫於時局的變化,他和父親也被迫離開家鄉流亡到美國。在美國的生活不若在家鄉風光,但流落異鄉的阿富汗人們仍凝聚在一起,看似團結卻仍根深蒂固的存在著分歧,一些莫名其妙的種族優越感仍存在著。

 

多年後當阿米爾得到哈山的消息時,竟是他已不在人世,而他和哈山身世的真相,讓他認清過去的自己是多麼可悲,他隻身重返已變天的阿富汗,要找回哈山留下唯一的孩子,要把他對哈山的愧疚彌補在孩子身上。

 

戰爭中的阿富汗到處都是斷垣殘壁,路上隨處可見屍體,不管是被打死的、還是被餓死的,戰亂下的國家沒有秩序、沒有文化,不知世事的孩子仍在塵土中玩耍,但他們純真的背後是大人們變態的凌虐和被戰爭奪走的四肢,「能活著就好!」也許他們這樣想,但是,這樣活著有希望嗎?他們的未來在那裡?

 

然而哈山的孩子卻也擁有與父親同樣的情操,在阿米爾危急時挺身相救,他甚至不認識阿米爾,卻願意在可能犧牲自己的情況下去救一個「陌生人」,這讓阿米爾更堅定的要用下半輩子將對哈山的歉疚彌補在這孩子身上...

 

看完電影的晚上,正好看到「文莤世界週報」,介紹了青藏高原,那兒的孩子視力平均4.0(我連0.4都沒有),視力檢查表放在83公尺外還看得到,視力檢查得用大聲公因為距離太遠了。那兒的人們並不富裕,牛羊比車多、也沒有百貨公司和精品店、也不知道迪士尼樂園和麥當勞,可是他們很快樂,他們很快樂的與大自然共存。

 

這是一部描寫友情、錯誤和補償的故事,而我感受到的,是被認為是低下的人也有珍貴的情操,每個人的信仰或堅持或許不同,但都不應由傷害別人來證明你的信念。戰爭真的很可怕,我終於了解為什麼選美比賽佳麗們都要說「world peace」,世界和平真的好重要。would peac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enchu02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